丰,桐乡丰姓不多,但因为出了丰子恺,知名度很大。丰,是古老的姓氏,《左传》里有丰卷、丰愆。宋朝时,宁波丰姓出了不少人物,其中最有代表性是丰稷(1033—1107),官至御史中丞、礼部尚书,是章惇、曾布、蔡京的死敌,铁骨铮铮,朱子极为推崇他。...
丰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姓源的姓氏,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二位门阀。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,人数不多,分布很广,今天津之武清,静海,河北之青县黄骅尚义、景县,邢台南宫,山东之曲阜、商河、平邑、平度、龙口、文登、昌乐、鱼台,内蒙古之乌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川,安徽,上海,湖北省浠水县等地均有此姓,河南之罗山县。今河北省的邢台南宫市,天津市的静海县、武清县,河北省的尚义县、景县、沧州市、大城县北魏乡位吉村、邯郸市、邢台市,河南省的信阳市、开封市、新乡市延津县、商丘市、南阳市新野县、郑州市,安徽省的黄山市祁门县、阜南县、太和县、亳州市、淮北市、六安市、桐城市、合肥市,山东省的商河县、平邑县、平度县、龙口市、昌乐市、鱼台市、费县、曹县、曲阜市、聊城市、日照市、烟台市、威海市、胶州市、临清市、临沂市,内蒙古自治区......
丰氏起源(十四):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今瑶族、苗族、傣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、彝族、黎族、佤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丰氏族人分布。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流改为汉姓丰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...
...
...
...
2022-06-15
丰干唐代高僧。居天台山国清寺,昼则舂米供僧,夜则高屋吟咏。或骑虎巡廊唱道。人或借问,止对随时而已,更无他语。丰稷字相之(1033-1107),宋文学家。明州勤县(今属浙江省)人。仁宗嘉祐四年(1059年)进士,为亳州蒙城县主簿。历真州六合县主簿、襄州毁城县令。以廉明称。哲宗元祐二年(1087年)为提点利州成都路刑狱。徽宗时召为谏议大夫,迁御史中丞。奏劾章淳、蔡京,转工部尚书,权礼部尚书。崇宁元年(1102年)出知苏州,改越州。九月责授道州别驾,台州安置,后稍复为朝请郎,提举亳州太清宫。高宗建炎中溢清敏。稷历任要职,清苦廉直。反对权臣擅改。又博学多闻,遍注经传。其《孟子注》,为朱高所引。所上《崇俭爱民疏》、《揭蔡京蔡卞奸邪疏》等,针砭时弊,义正辞严。其文典雅得体,其诗亦寓情言志,为后人所重。今存《丰清敏公遗书》为后人所辑。生平事迹见《丰清敏公遗书》附陈地《墓志》、李朴《遗事》、《宋史》等。丰......
丰氏家族携手续编《丰氏族谱》|“水有源,树有根,落叶要归根。”正是这种对祖根的依恋,对血脉亲情的重视,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,激发着家族同胞寻根问祖的热情。族谱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,有平民特色的文献。不仅延续着家族的血脉,更传承着先祖的遗训和期望。...
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——公淤丰氏宗祠...
中国茶画,在文人画中,并不显得突出,但艺术传统和文化心灵却是一脉相承的。茶画,从张萱到吴昌硕,都有所涉及,到了丰子恺,风格为之一变,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。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先驱,其成名作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就是茶画。其存世茶画可分为三类:表现日常生活,为古诗词造相,抒发个人感情。这些画中,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,结合得既质朴简单,又意境深远,代表性的作品有:《黄昏》(1926)《秋夜》(1926)《茶壶的KISS》(1931)《咖啡茶》(1932)《吃茶》(1934)《灯前自煮茶》(1942)《白云无事常来往,莫怪山人不送迎》(1943)《闲坐》(1946)《月亮等我们》(1946)《茶店一角》(1947)《留客题诗夜煮茶》(1947)《邻叟闲来无个事,一支烟管一杯茶》(1963)自1937年开始,丰子恺辗转流浪他乡,去过很多城市。1955年到1966年间,他游历了莫干山、庐山、黄山、井......
丰氏家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姓源的姓氏,虽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较后,但分布广泛,遍布全国多地。家族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。尽管现代社会对姓氏的家族传承作用有所淡化,但丰氏家族仍积极传承家族文化,通过举办活动、交流文化等方式加强家族联系,共同维护家族荣誉,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。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...
郑国作为护卫天子东迁的同姓国,在郑庄公时代势力强大。但郑庄公后郑国内乱,西方秦国、北方晋国、南方楚国、东方宋国和齐国都日益强大。郑国在中间,难以避免战火。郑文公时,为了避免秦晋联合进攻,郑文公与晋国交好。在晋文公的要求下,郑文公立庶子公子兰为太子。公子兰继位即为郑穆公。郑穆公子兰曾亡居晋国,与晋文公重耳交好。公元前620年(郑穆公八年),楚穆王派三百乘并联合息国讨伐郑国。郑国派郑公子坚、公子庞、乐耳三将迎战。结果三将中计被俘。为此郑穆公非常紧张,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。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丰提出与楚国调停,可以缓解郑国四周强国的困境。于是公子丰出使楚国,向楚国贡献礼物。楚穆王见到公子丰,同意与郑结盟,并释放了郑国三将。郑穆公后,除了郑灵公、郑襄公相继继承君位外,另有的儿子中其中七个儿子后人形成郑国庞大的家族,成为七穆:包括驷氏、罕氏、国氏、良氏、印氏、游氏、丰氏。这七个家族一直垄断郑国政坛,交......
郡望京兆郡、松阳县...
丰氏祖训明明我祖,汉史流芳,训子及孙,悉本义芳,仰绎斯旨,更加推详,曰诸裔孙,听我训章,读书为重,次即农桑,取之有道,工贾何妨,克勤克俭,毋怠毋荒,孝友睦姻,六行皆臧,礼义廉耻,四维毕张,处于家也,可表可坊,仕于朝也,为忠为良,神则佑汝,汝福绵长,倘背祖训,暴弃疏狂,轻违礼法,乖舛伦常,贻羞宗祖,得罪彼苍,神则殃汝,汝必不昌,最可憎者,分类相戕,不念同忾,偏伦异乡,手足干戈,我民忧伤,愿我族姓,怡怡雁行,通以血脉,泯厥界疆,汝归和睦,神亦安康,引而亲之,岁岁登堂,同底于善,勉哉勿忘。丰氏家训敬祖宗物本乎天,人本乎祖。子孙之身,祖宗之所遗也。尤木有根无根则枯,如水有源无源则涸。子孙永世得享,承国乐利之泽,祖宗积庆之所致也。不敬祖宗则忘本,忘本则枝叶不昌。故岁时祭祀,晨昏香火,必敬必恭,无厥无慢。至於立身修德,无忝所生,此尤敬祖宗之大本大原。凡我族人念之。敦孝悌父母之恩,天高地厚,恩情罔极人伦......
山西、山东、贵州、江苏、湖北、广西。...
...
...
...
...